曾国藩清末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近代政治家

首页 > 学生作文 > 日记 >

曾国藩清末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近代政治家

|

晚清四大名臣是谁

晚清四大名臣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被视为“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左宗棠

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李鸿章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时创造了中国“四十六个第一”。

张之洞

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简介、故事和语录

一封信作 文网为 大家提供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简介、故事和语录

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但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与家人的书信颇多,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小到家庭琐事,大到治国安邦均有所阐释。曾氏家书不仅是我们了解曾国藩、客观评价曾国藩的珍贵史料,同时他的修身、齐家、治国之理念仍为世人所推崇,阅读《曾国藩家书》也是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的绝佳范本。

二、曾国藩的故事二则:

巨蟒转世的故事

曾国藩出生时,祖父曾经梦到有一只巨蟒缠在他家的柱子上,所以认为曾国藩是巨蟒转世,曾国藩出生后家中的一棵死梧桐树竟然重新焕发出了生命,让其祖父更加相信巨蟒转世这一梦语。而凑巧的是曾国藩患有类似“牛皮癣”一类的皮肤病曾国藩简介,(有一说“火蟒藓”),浑身上下都是像蛇的鳞片一样的癣,所以曾国藩也相信了巨蟒转世这一梦语。曾国藩还有一个奇怪的爱好——爱吃鸡,却又最怕鸡毛。当时紧急公文,在信封口处往往要粘上鸡毛,俗称鸡毛信、鸡毛令箭。每当曾国藩看到这种信,总是毛骨悚然,如见蛇蝎,必须要别人帮他取掉鸡毛,他才敢拆读。古时候曾有这样的说法:“焚烧鸡毛,毒蛇闻气就死了,龙蛇之类,也畏惧这种气味。”曾国藩对鸡毛害怕到这种程度,难免也被人理解为蟒蛇转世。 在岳麓书院学习时因为怕别人看到身上的鳞片,所以夏天燥热时还穿戴整齐地读书,让先生大加赞赏。

比贼笨的故事

曾国藩小的时候天从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三、曾国藩的语录:

曾国藩

1、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6、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7、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10、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3、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15、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6、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7、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8、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9、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20、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2、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2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24、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2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26、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8、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29、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30、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31、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32、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3、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36、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37、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3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39、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40、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41、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42、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43、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4、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46、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47、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8、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4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50、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2、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5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54、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55、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曾国藩简介,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7、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58、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5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60、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一封信作 文网为 大家提供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简介、故事和语录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曾国藩生平简介: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 (道光十六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 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 *** 、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 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二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四年)44岁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五年)45岁 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六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七年)47岁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是年建“思云馆”。

曾国藩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曾国藩,清代(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朝廷大员,原名子承,字伯翰,本名盛迪,生于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创始人兼统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中学进士,入翰林院,是军机大臣张穆的门生,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军务、工部、刑部、吏部侍郎,与大学士伍仁、会宁道和归真等成为挚友,并以“实学”向对方挑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组建湘军,经过多年激战,太平天国灭亡。扩充资料曾国藩提倡凡事勤俭、艰苦奋斗,不做官。他实行自律,以德求官,以礼为先,以忠求政,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议下,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船,建立了第一所军械学校,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文书籍,安排了第一批留美留学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曾国藩、胡林翼被称为“曾胡”,李鸿章、左、张之洞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五营殿大学士,封易为,谥号“”,后人称之为“”。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承,字伯翰,本名,石,汉族,湖南湘乡府人。晚清重臣,湘军创始人兼统帅。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湘湘派散文创始人。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五营殿大学士,封为易。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富巷乡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市双峰县叶禾镇田萍村)。兄弟姐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上以务农为主,生活相对广阔富足(曾国藩故居)。爷爷曾玉萍没受过多少教育,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学校老师的秀才,长子长孙曾国藩自然是从两位祖师爷那里得到了伦理教育。6岁上学,8岁读八股文、背五经,14岁读李周和《史记文选》,参加长沙童子试,成绩优异,可见他从小就有天赋,聪明好学。道光十二年(1832),他考取秀才,娶了的女儿欧阳。他考了两次都没通过,然后努力复习了一年。28岁,殿试,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入通进士。从此,他一步步走上了仕途之路,并成为大臣张穆的得意门生。在京十余年,先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侍郎、讲学学士、文远馆内阁学士、视察中国图书馆事务、礼部兵部侍郎、工部、法务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路一步步晋升到二等官职的。七年感动,连走十步。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家中丧母。这时,太平天国起义已经席卷了半个中国。虽然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对付太平军,但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多次发布悬赏应永的命令,试图利用当地地主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湘军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给了他寻求实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机会。因为家乡湖南的情况,他依靠师徒、亲戚、朋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成立了一个叫湘军的地方青年团。1854年2月,湘军出动,曾国藩发表《寻粤匪》。在这篇杂文中,他抨击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是“毒害人民”,“引用了中国几千年的诗和书的礼法、天理和人情,一度一扫而光。这既是清朝的奇变,也是开埠以来,孔孟在九原痛哭的名教的奇变。”接着,他呼吁“所有有文化的人,吴克,坐视不管,不要想该怎么办。”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所以动员了当时的广大知识分子参与到反对太平军的斗争中,为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使用了严酷的刑罚。史书上说“一人送知州,一人带察匪。解重则决,轻则杖死,轻则鞭千。”......从立案到即时翻供,立即纠错,没有任何拖延的预期。“不仅他直接杀了人,他的父亲和四哥也杀了人,就是有人指责他杀的人太多,叫他‘曾莎发’和‘曾’。据说南京孩子晚上哭,妈妈说“我剃光头了”,孩子就不哭了。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册封官爵等方法来鼓舞士气,发展了项勇猛善战、率众伤兵的本性。湘军成为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在中国南方与太平天国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级勇武侯,成为清代第一个被封为武侯的秀才。后历任两江、直隶总督,官居第一。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作品,但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去世七年后,中川书店刊印了李和李鸿章主编的《曾公函》。我还善于用人,其他清朝名臣如左、李鸿章等都与他关系密切。左堂、李鸿章称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泉努力做官,俞(俞樾)努力写书”。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加入江北其余地区的捻军,清廷命曾国藩监管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率领两万湘军和六万淮军,装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在剿,不在尾追”,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企图将捻军阻挡在运河、沙河一带,使其无处可逃,进而消灭之。但捻军突破曾国藩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所有的战略计划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任。同治九年(1870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奉命赴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人聚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原因是他们怀疑天主教堂把育婴室作为拐卖人口和杀害婴儿的摇篮。法国领事冯大爷认为官方没有打硬仗。他在街上遇到了天津知府刘杰,带着枪。因为一次争执,他当场开枪打死了刘杰的一个仆人。众怒之下,他先杀了法国驻天津领事冯大爷和他的秘书西蒙。接着又杀害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工作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罗斯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并烧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教堂和当地的英美传教士。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抗议,并派出军舰炫耀。曾国藩到了天津后,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不想和法国开战。”但由于河北和局急功近利,其中一条“不求爱之罪应否”,应法国要求,决定最终处决带头杀人的18人,流放25人,并派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到黑龙江赔偿洋人损失46万两白银,派崇厚代表团赴法赔礼道歉。这次交涉的结果,朝廷和舆论都非常不满,极大地影响了曾国藩的声誉,引起朝野和全国人民的唾骂。就连他的湖南同乡也在湖广会馆砸烧了他吹嘘自己名气的牌匾。同治十一年(公历:1872年3月20日)二月初四,病逝于南京。朝廷给了这位老师一份厚礼,在他死后,将他托付给了“郑文”。他家的后代很多都是官员,比如曾纪泽。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成,字伯翰,号,居圣七十之孙,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创始人兼总司令。

00:43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扩展资料

曾国藩故居

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位于双峰县东部,东边与南岳衡山相邻。因四周群山环抱一盆地形似荷叶而得名,曾国藩故居就座落在这片荷叶中。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景秀丽、风水奇异,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这里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但却走出了一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晚清重臣曾国藩、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有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伟大的革命母亲葛健豪。

同时还有秋瑾、唐群英、向警予都曾嫁入荷叶, 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曾国藩故里赏有“中国家教文化圣地”、“大儒摇篮”、“女杰之乡”、“全国书画艺术之乡”、“院士之乡”“中国顶级风水宝地”等美誉。

曾国藩故里有乡间侯府富厚堂、曾国藩兄弟出生地白玉堂、曾国潢故居万宜堂、曾国荃故居大夫第等九处十堂曾氏家族文化遗产,还有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天然奇异石林石鸡寨等自然景观。

其中,核心景区富厚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湖南新潇湘八景。曾国藩故居景区为湖湘文化旅游最热门景区之一,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曾国藩是谁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赞:晚清因他而延续统治50年。

李鸿章挽曾国藩联

师事三十年,火尽薪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左宗棠挽曾国藩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毛泽东和蒋中正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