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赏析二:
这是一首寄赠给朋友的诗。前二句对仗工整,表面上只是在写初冬的景色,其实却暗指人生到了中年岁月的状况。虽然不像年轻人那样青春奔放,已不再有碧绿的擎雨盖,但却有历经挫折后挺立不屈的风骨节操,就像残菊,尽管容颜不再艳丽,但枝条愈历寒霜,却愈见挺拔。叁、四句诗人殷切的叮咛朋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要朋友千万珍重,这首诗流利简明,有寓意丰富,尤其是全首都以写景为主,并不写情,但对朋友的深情慰勉却自然流露,实在是直得我们反覆咀嚼玩味!
初冬的时节,有了友谊的陪伴,感觉似乎又温暖起来呢!你也来做一件让人觉得温暖的事情吧!
苏轼给刘景文写过一首诗,全诗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从这首诗看,苏轼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对刘景文说的话,我想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苏轼是想和他说不要妄自菲薄,要珍惜光阴,奋发有为,坚持不懈,积极向上,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不是一味消沉,要像菊花那样傲立风霜
宋朝诗人苏轼写给自己好友刘景文的诗歌中是这样写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表现他对于友人的嘤嘤嘱托
刘景文与苏轼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关系,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以左藏库副使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比苏轼年长四岁。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多次赞许刘景文为“无双国士”。刘景文是一个美髯公,苏轼在《喜刘景文至》中称呼刘景文为“髯刘”,似乎其人与因多髯而被称为“髯苏”的苏轼一样,颇具洸洸武夫之相。
刘景文喜欢古文石刻,尤其喜欢藏书,他将薪资都用来买书,简直是个书痴(《东坡志林·卷九》“世传王子敬帖”条),而苏东坡当然是古今第一书痴,他们两个可谓趣味相投。刘景文是北宋大将刘平之后,将门虎子,为人粗旷豪放,诗文襟袍开阔,甚合苏东坡脾气,称他为“慷慨奇士”。苏东坡骨子里也是一个豪放的人,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山祖师。
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来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这一年,他在杭州疏浚西湖,并用挖出的泥修建了著名的“苏堤”。在这项浩大的工程中,苏轼得到了时任两浙兵马都监刘景文的大力支持。
有一次,苏东坡生病了,躺在床上休息。忽然,家里人说,刘景文来访,已经到城南了,苏东坡立刻从床上一跃而起,病魔顿无。
见到刘景文后,苏东坡紧紧握着他的手,笑个不停,还感慨地说,等我死了,一定要葬在杭州钱塘湖边。一般来人,人只有遇到知己,遇到可心的人,才会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慨。因刘景文来访,苏东坡倾诉了那么多人生感想,可见,他们的关系何等要好!
扩展资料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刘景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景文
苏轼在告别朋友刘景文的时候特别叮嘱他,表达了苏轼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原诗如下: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