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首页 > 名言警句 > 歇后语 >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歇后语吧,歇后语是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歇后语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出处: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

  歇后语释义:一句话也不说。暗示有自己的想法或见解。用以比喻不善言谈或是惜语如金的人。

  [例]:瘸腿叔叔迫切地期待着。小黑马转过脸来,翻了他一个白眼,似乎是抗议,又把头低下去了,仍然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关于“徐庶进曹营”的典故

  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程昱还告诉曹操徐庶才能比他高了许多,并向曹操献策争取徐庶入曹。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入了曹营。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

  拓展:

  徐庶简介

  徐庶,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长社县人。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徐庶本名福,是姓单人家的孩子,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在刘备几乎屡战屡败之时,初聘为军师,便用计杀二吕,设伏反劫营,破解“八门金锁阵”,暗中取樊城。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临行前,徐庶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于是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同是徐庶,其智慧技能展现与否在刘备处和曹操处大相径庭,这是由徐庶所具备的忠诚品质所决定的。忠诚作为道德范畴,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使之所言所行与内心所想相一致。忠诚与思想、政治、法纪和心理等素质一样,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对人的其他素质如科技、文化等素质,起着驱动和控制的作用,支配着人的智力、技能和体力,调节控制着人的智力、技能和体力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徐庶的才华不容置疑,但这才华(智力、技能、知识等)皆由徐庶的忠诚所控制。于是便呈现出徐庶的才华在刘备处能甘愿施展、而在曹操处就自抑不扬的现象。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夏明翰忠诚于“主义真”而勇于献身、刘胡兰不叛党而慷慨赴难。正是由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守信,才有了先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忠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沿传的伦理道德规范。但共产党人讲的忠诚是以坚实的科学为基础,以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为内容的,不是剥削阶级和私利集团所倡导的“愚忠”。共产党人这种忠诚以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底蕴,这和徐庶的忠诚底蕴在于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同。方志敏甘愿清贫、被捕后宁死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完全因为这种忠诚有着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基础。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以科学信仰为底蕴的忠诚,才是最深厚的忠诚。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本质联系一旦割断,军队就会失去人民军队的性质。基于此,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培养官兵对党的忠诚品质至关重要。理论上的认同是官兵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当前特别需要教育、引导官兵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含义领会深了、把握准了,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了,才会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念,强化对党忠诚的自觉意识。这种培养还要靠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牢记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军存在和发展壮大的生命之源,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官兵对党忠诚的思想感情根基。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46-47])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加工再创作。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2、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4、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5、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6、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7、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8、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9、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0、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11、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12、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3、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1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5、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16、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17、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18、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19、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20、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21、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22、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23、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24、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25、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26、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27、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28、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29、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30、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31、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32、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33、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34、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35、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36、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37、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38、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39、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40、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41、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42、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4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4、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45、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46、阿斗的江山——白送

  47、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48、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49、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50、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5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52、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53、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54、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55、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56、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57、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58、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59、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60、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6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62、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63、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64、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65、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66、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67、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68、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69、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70、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71、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72、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7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74、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75、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76、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77、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78、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79、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80、刘备编草鞋——内行。

  81、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82、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83、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84、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85、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86、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87、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88、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89、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90、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91、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92、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93、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9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

  95、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96、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97、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98、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99、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100、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