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评价文学作品没有一定的要求。因为评价带有主观性,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看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如果想要有条理,具体客观地评价作品,可以参照以下内容。
一、聚焦作品本身
既然是评价文学作品,那么就必须了解读懂、读透作品内容。我认为,在评价之前,需要认真仔细地读完作品,最好是读上几遍。如果只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般匆匆读完,我认为并不能很好理解作品本身,甚至不能记得完整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在脑中需要有一个框架,何人何时何地,原因过程结果,对事件的了解是具体的。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读者在体会故事,人物感受时,也要有自己的理解。在评价时,结合作品的内容和自己的分析理解,就能做到有理有据,而不是空口大谈,这样既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也不能说服人。
在评价作品时,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表述一遍,特别是长篇小说,内容如浩瀚星辰,这样是说不清的。更不需要将故事内容如流水账一般重述。只需要选取你认为印象深刻的,打动有感触的部分,将这几个部分说好即可。最好是一个主题思想内容加上作品的具体事件印证,更能引起共鸣。
二、结合时代背景
每个作者在写作品时,大都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联,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点。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正是在封建社会达到顶峰,内部开始腐朽,各种矛盾碰撞的背景下的作品,因此作品本身也展现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繁华背后的摇摇欲坠,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时代背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也能在分析评价时找到印证。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流传许久,那些经典文学至今都被人推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在不同时代,在当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或价值。所以在评价时,同样也可以结合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点来评价作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能更好地引人深思,也能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三、了解作者风格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也和作者的风格一致。例如欧亨利的作品以语言幽默,诙谐,结尾出乎意料而出名。《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都是这种风格,巧妙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令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了解作者的风格,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等等。在评价作品时,就能从作者的角度看待作品,使评价客观合理。
评价文学作品,这些框架不过是提供评价的角度,最重要的还是结合作品内容,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让人产生共鸣,合情合理,又有自己的理解。
我觉得评论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这部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反思,能给读者带来正能量的态度,认识一个时代和一类人,从中能有所启示。
一、从文本生成上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就是要理解作为社会的人和作品主人两重身份的作者。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信念、个性气质、文学修养、师承流派等因素所构成的复合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甚至规定着作品的生成。据此,我们可以更贴切地理解作品内涵。
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品与其产生时代的关系。按照社会学的观点,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面貌、文化思潮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约地作用于作品。把准时代的脉搏,有时就会发现理解作品的关键,找到揭开奥秘的钥匙。
二、从文本本体上涵泳诵读
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在纵向上由语言的语义层、语态层、语象层、意蕴层动态有序地构成作品的表层文义和深层的典型形象、情趣韵味、思想意蕴。解读文学作品必须对作品的外层的构成及含义有所了解,否则对作品内在意蕴的解读就无从进行。一方面,语言词汇作为一种符号,有概念性、语法学、修辞学含义,具有“所指”“意指”和“能指”的作用。因而解读的时候不能不细究其指示的意义。
另一方面,作品语言中的语态、语气、语势表现了作家特定的情绪情感,不同的语态决定了不同的含义。
解读文学作品仅仅弄清其外层要素的构成含义还不够,更要理解把握其深层的意蕴。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所构成的意象和意境有典型性与非典型性、主要与次要等差别。
三、从美学价值上审美体悟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能够产生动人心魄、摇曳性灵的美感。学生解读文学作品,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思考、审美判断的过程。文学作品的美,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客观生活的再现美;二是主体情思的表现美;三是形式技巧的传达美。可以说,文学作品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解读文学作品实际就是从语言艺术中求真,求善,求美。
求真,就要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事态场面之中去思考其所表现的自然生活、社会历史的本质。
求善,就是从作品所表现的主体的情感、意蕴、人格、理想等方面去发现其所具有的人性本质的崇高性。
求美之“美”,是文学作品特殊的形式结构、技巧手段,是作品不可或缺的美的构成部分。
四、从艺术联系上比较赏析
将不同的文学作品放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考察,进而去发现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这些联系和影响包括作品的文化背景、形象情感、审美价值、语言技巧、结构方式、风格流派等因素之间的或异或同、古今传承、中外借鉴。
五、从文化形态上系统探究
文学艺术在本质上属意识形态的范畴。
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文化系统中作为整体进行理解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读思路。只有用有机整体观念、多向多元的思维,去动态地研究作品中各因素的联系和它们所构成的结构层次,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主体审美状态下的功能和价值意义,才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