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人物分析论文
一、语言风格与老人形象塑造
1.独特的语言风格
正是基于“这种创作上的保留态度,要求他在语言上的适应。正如海明威所说,好的散文就像一座冰山,它只能有一小部分露出在海面上。但冰山一定要停留在寒冷的北极海水里——否则,就要融化”的所谓创作理论,也正是基于深厚扎实的生活积累,海明威万中取一,以少胜多,以流畅、清澈、坚实、凝练的叙述语言和手法来塑造桑提亚哥这一鲜明丰满、情感丰富、内心刚毅的“硬汉子”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深蕴在这个富有多重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之中。
2.体现语言风格的一位年迈而自信的老渔夫在故事的发展演绎中,作者通过桑提亚哥与小男孩的对话、在海上的内心独白、回忆、思索,以及熟练的捕鱼动作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一位年迈体弱,在既定的失败和死亡面前毫不气馁、英勇无畏、不屈服于命运的渔夫形象。不仅从正面形象勾勒出老人独有的外貌特征,而且从老渔夫那“那海水一般蓝”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老而不衰、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现鱼、与鱼斗智斗勇、与鲨鱼的殊死搏斗等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借助于大马林鱼之狡诈、鲨鱼之凶残、搏斗之血腥“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坚强”(黑格尔语)。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死亡的威胁,他的意志也最终战胜了恐惧心理,对老人而言,生命的存在并不是第一位的;只有伟大人格的存在,只有保持男子汉的尊严才是第一位的。正如老人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就是作者寄托桑提亚哥这一艺术形象向读者昭示的硬汉子精神。同时也是海明威的人生宣言。
3.语言风格与性格特征
纵观整个作品,海明威似乎还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躲在“舞台侧翼”,极其平淡无奇、简约冷竣的“电报式”语言介绍桑提亚哥其人其事,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捕鱼故事。一方面,作者让读者直接面对书中人物,亲自观察他们如何作为;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语言风格很适宜表现老人那种孤高自傲、刚强无比的性格,因此也就越能够震撼读者的心灵和发挥理性的思考,越能突出老人的硬汉子形象和性格,越能深入地把读者拖入书中人物境界中,去作切身的感受。由此可见,桑提亚哥,这一体现“冰山理论”的艺术形象,正是海明威独特创作风格的生动展现。
二、体现海明威式的“硬汉子”形象
作为《老人与海》中的主角,桑提亚哥这条硬汉子,又是海明威一生坎坷的经历和自身 桀 骜不驯的性格在艺术上的折射反映。老人的身上无时不刻地有着海明威的影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一生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酷爱斗牛、打猎及各种各样的冒险活动。他的躯体伤痕累累(身上曾取下237块弹片),精神上的屡屡创伤尽管像梦魇一般时时给他带来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但他仍然像个男子汉顽强地生活着,孜孜不倦地创作着,永不停止地探索着人生价值和人生轨迹……这些生活经历为海明威创造“老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内心刚毅的硬汉子形象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原型和创作素材。
这正如作者的儿子格雷戈里·海明威所说:“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或者说是他身上最好的东西。他总是赢、输,他是受不了的。”难怪,海明威,这位美国文学史上的“老人”性格上的孤傲、自信、好斗、刚强的男子汉气概同桑提亚哥的性格和脾气如出一辙。从某种意义上讲,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的化身。
这里,还应该指出的是,桑提亚哥的形象之所以感人至深,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海明威偏偏选择了一位体力衰竭、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作为硬汉子代表,而没有选择一个体格健壮、精力旺盛的年轻渔民充当作品的男主人公。这种出人意料的年龄选择,自有作者道理所在,也正是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独具匠心之处。
三、硬汉子的另一面:一位善良、质朴的老人
谈及作品中的桑提亚哥,人们常常注重于性格上“硬”的一面,却忽略了他在性格上所表露出来的温柔体贴的另一面。
处身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老人将无边无 垠 的大海比作一个女人,美丽又可爱;当作一位母亲,仁慈而体贴;他将自己的对手马林鱼称做“兄弟”,甚至想亲手喂喂它;老渔夫同情弱不禁风的小海燕,即使在海上紧张的搏斗中,也要同歇脚于船艄的“小鸟朋友”友好交谈。这种对弱者的同情、对对手的尊重与对凶恶的鲨鱼的憎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处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连续八十四天出海捕鱼一无所获的背运,面对小男孩父母的蔑视,老人却十分和善;即使拼死决斗而挣得的一副鱼骨架,也不忘了把鱼头送人钓鱼用;作品中老人与小男孩马诺林之间真挚友谊和交往,也正是体现老人纯洁、善良、慈爱的人生情感。
结语
尽管《老人与海》的故事外壳脱胎于一位古巴渔夫真实的海上经历,但是海明威借助于桑提亚哥这个普通劳动者的躯壳表达了一位年迈、孤单又迷惘的知识分子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并且,作者在硬汉形象的心灵世界融入善良的人性内涵,使得这一形象富有更强的精神魅力,使得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内涵得到强化和充实;也正是来源于道德情感的精神魅力“作为一种心理力量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余立三.海明威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家[J].外国文学研究,1986(2).
[2]游嘉胜.论《老人与海》形象主体的精神结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5).
《老人与海》中象征主义分析
摘要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颂扬了人类“可以被摧毁、不能被打败”的伟大精神。论文通过对老人、大海、小男孩、大马林鱼等蕴涵的象征意义挖掘,全面深刻地把握海明威文学创作思想的精髓――象征手法。
关键词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冰山理论;海明威
Abstract : Hemingway used in the "Old Man" in its "iceberg theory" creative principle, the major themes deal with the struggl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elebrate the human "can be destroyed, it can not be beat," the great spirit. Thesis for the elderly, the sea, the little boy, marlin and other big mining symbolic implication,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grasp of the essence of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Hemingway - symbolism.
Keywords: Old Man; symbolism; iceberg theory; Hemingway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迷惘的一代”代表人物。《老人与海》塑造了以圣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文学评论家认为《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与文中描述的事件是海明威生活经历的真实再现。曾有评论家说“海明威的‘冰山’风格,即小说的创作手法就好比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有八分之一浮出水面,其余的则在水里。”① 我们读罢《老人与海》时,会发现这样的特点,浮出水面的那部分是象征手法的寓意,而剩下的八分之七则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文中象征手法的纯熟运用充发展现了作者杰出的文学创作才华。
二、象征意义与冰川理论
(一)象征意义
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来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它可以通过意象来诱发欣赏者的经验和情感的表现,使文学作品产生强盛的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深知此道,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物象,再让读者从具体的物象激发经验想象和情感的表现,去挖掘其中的意蕴。
(二)冰川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三、故事情节的象征意义
《老人与海》讲述的故事是:老渔夫桑迪亚哥独驾孤舟在大海捕鱼。连续84天都一无所获.在第85天他遇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的生死
搏斗,老人终于将其捕获。不料返航途中遭到了一群鲨鱼的进攻。他们围绕着绑在船弦边的马林鱼你争我夺。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也无济于事,最后老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仅将光秃秃的马林鱼骨架带回了小茅屋。这就是小说《老人与海》的全部情节。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简单”的小说却能深深影响欧美文坛,震撼数亿读者心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说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包含着多层次、复杂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老人桑迪亚哥是人类的缩影,海是老渔夫活动的舞台之一,出海捕鱼是与大海抗争、不屈于命运、积极奋争的象征。《老人与海》故事象征的是人类同大自然抗衡的故事。尽管大自然力大无比、坚无不催,人类凭借坚韧的意志力、自信、勇敢、不屈不挠、永不言弃、战胜自我的精神,不断向成功靠近,最终成为精神上的胜利者。《老人与海》颂扬的是“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的人类伟岸品质。
四、主人公圣地亚哥既是“生命英雄”的象征,也带有宗教的象征意义
老渔夫桑迪亚哥连续84天没钓到一条鱼,一直坚持到第87天终于降伏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人奋力与群鲨搏斗,而马林鱼只剩一副骨架。在与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的较量中,老人身体的虚弱、疲惫、�小、年迈和他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自信、勇敢、忍耐、执着、自控、强悍的英雄形象形成强烈对比,极其震撼人心。光秃秃的马林鱼骨架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也是精神的硬度。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
同时,桑迪亚哥的身上带有浓厚的基督色彩。桑迪亚哥以前曾87天出海一无所获。现在又遇到了84天捕不到鱼的“背运”,加上海上拼搏的3天又凑成了87的数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因为耶稣在旷野之地受魔鬼的考验,40天水米未进,之后的40天又遭遇了各种各样的苦难,在后来的一周便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前后加在一起恰恰也是87天。除了这隐藏的数字信息,海明威还在小说的后面部分描写老人回到小茅屋后的`情形时写道: “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下两只胳膊伸得直直的”,俨然一副基督受难的姿态。 这些描写似乎象征着“以耶稣的受难、复活暗示一切信仰宗教的人们都将蒙受巨大的灾难,但终将获得精神上的再生”。
五、小男孩曼诺林象征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将代代相传
由于老人一个人在小划艇里捕了八十四天鱼而无收获,小男孩的父母就迫使他离开老人。然而,当小男孩赚了一些钱之后,他又决定回到老人身边。每当老人黎明之前出海捕鱼时,他总会说:“Then if you look something truly big we come to your aid.”在捕杀大马林鱼和与鲨鱼的斗争过程中,老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叫喊着小男孩的名字。“How I wish the boy were here”这句话在这篇小说里出现了许多次,这表明了小男孩对老人是多么的重要。当老人从海上回来时,他没有带回一条鱼,而仅仅是一根大马林鱼的骨架,此时男孩并没有像其他渔夫那样嘲笑他,而是安慰老人:“We will fish together now for I still have much to learn”。这两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斗志雄心是如此类似,以至于我们可以把他们当一个人来看待。“这个老人的过去和未来一幕幕全反映在小男孩的身上,并用一种不可比拟的精神力量使他精力充沛。”②男孩决定陪着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出海捕鱼,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将会代代相传,小男孩也象征着将来人类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六、马林鱼骨架象征伟大意志的胜利
圣地亚哥在海上捕鱼87天,杀死了巨大的大马林鱼。为保护大马林鱼,老人同疯狂的鲨鱼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后,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光了,仅留下一具巨大的骨架。老人又一次无功而返。然而这次几乎以他的生命为代价的搏斗显然已经超出了老人的本来意图,发展成为对一种精神的追求。虽然在一般人的眼里,这具骨架只是一堆有待清理的废物,对老人而言,却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一种精神上的胜利。这种胜利是他不可动摇的意志的象征,是敢于面对并挑战失败和死亡的象征。
七、其他象征意义
在《老人与海》中,还有多处具有象征意义。大海象征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社会的剪影。大马林鱼象征着老人理想的追求之物,而老人对大马林鱼的征服,则表明了人类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克服许多困难和阻碍。鲨鱼主要代表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掠夺成性、制造灾难,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界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的象征。老人魂牵梦萦的“那群狮子”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
八、结语
《老人与海》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冰山”风格的完整体现。小说以简洁的语言、短小的篇幅、简单的故事情节塑造一个硬汉的形象。老人圣地亚哥、小男孩、大海、马林鱼、鲨鱼、群狮等被赋予丰富的象征和寓意,所谓“言犹尽而意无穷”。整部作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颂扬了“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的人类伟岸品质。为人类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Ernest Hemingway.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1.
[2]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Washington,D.c 1971 Book Ⅳ.
[3] Ni Fang. Symbolic Means of the Author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2004-20(4): 103-104.
;
自己读一百篇论文,就会写论文了,然后再查查资料,就能把自己的课题写好。还有,你所要帮助的人,简直就是学术的耻辱,要别人代笔,恶心!楼主也是,吃饱了撑着去散步,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内容摘要:王熙凤被称作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塑造成功形象之一。王熙凤不但有着美丽的容貌,还有着超凡的管理才能,且心机深重、阴险歹毒,成为女性世界中一只杰出的“凤凰”。本文从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反映出封建贵族的罪恶本质,以及封建家族走向灭亡必然趋势的命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王熙凤 能力才干 阴险歹毒
随着社会的变化,不同时代对王熙凤的理解与评价各有差异。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描述代表着时代性,基于经济市场下背景分析王熙凤的处事风格及人物性格。对王熙凤为人处世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分析人物真实的性格特征,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容貌风华,恍若神妃
王熙凤人物出场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一语未了,只听到后院中有人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其装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作者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外表,把王熙凤塑造成雍容华贵的美人,赋予了她迷人的风采,使她在众多美女的贾府突显而出。
笔者除了直接描述外,还从侧面衬托凤姐的美貌。在“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两回中,笔者一方面突出了王熙凤的心机和手段,另一方面显现出王熙凤的光彩照人。
二、伶牙俐齿,巧言善辩
王熙凤伶牙俐齿的口才也让读者印象深刻。从她开口的与众不同,“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时时不忘。”从王熙凤话中,既有对林黛玉的恭维,又有对贾府众姐妹的关照,同时不忘讨好“老祖宗”,这一席话可谓“一石三鸟”。应了周瑞家那句话“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
“刘姥姥进荣国府”这回,王熙凤超常的巧言善辩才能及处事的应变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来意心知肚明,刘姥姥在诉说家道艰难的时候,也不失时机地告诉刘姥姥:“不过借赖着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罢了……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王熙凤尽量的贬低自己,目的是在自身利益不损失的同时,又不至于得罪刘姥姥。简短的几句话王熙凤的表现既让刘姥姥不失颜面,又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现了她异于常人的语言才能。
三、心思细腻,善于心计
在人际关系繁中复杂的家族中,处处都需要防备外人的算计,捍卫自己的地位,王熙凤可谓机关算尽。一边对“老祖宗”奉承巴结、极力讨好,一边对王夫人甜言蜜语,对周围平辈也极力拉拢关系,对待下人打压收买,对触及自身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
在小月不能管家的时候,王夫人委托贾探春代为管理。当王熙凤得知探春能力后,对贾府平辈赞美了一番。从中看出她缜密的心思,平时留心观察身边每一个人,在熟知每个人弱点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对付他们。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上,王熙凤在得知此事后,马上讯问家童打听尤二姐住处。巧言令色的将尤二姐骗入贾府,指使家奴到官府去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在贾母面前假装好人,瞒骗贾琏,将尤二姐逼死。整个过程,将她善于心计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做事干练,争强好胜
王熙凤自幼充当男孩子教养,行事风格与那些闺阁女子自然不同。在刘姥姥进荣国府时,听说熙凤管理贾家,就对她称赞有加。在宁国府,无人敢惹焦大,王熙凤却敢说:“还不早打发了没这王法的东西!”协助管理宁国府时,对下人说:“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这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置!”不难看出她雷厉风行的作风。
笔者在表现雷厉风行时,也体现出她争强好胜的性格。宁国府办丧事她本可以不出面,但她极力主动请缨去宁国府帮忙。在铁槛寺,老尼求王熙凤帮退守备家的定礼,熙凤本不想管,可被老尼的话相激,便发起了兴致。从中不难感受到她喜欢卖弄的性格。
五、两面三刀,阴险歹毒
贾瑞起色心时,熙凤本就十分痛恨,却满脸微笑,还以语言相挑逗。对尤二姐的巧言令色,博取尤二姐的同情,让尤二姐“认她作是个极好的人”,跟随她进入大观园。另外,熙凤指使家奴到官府告状,大闹宁国府后,说此事只用五百两银子平复。在尤二姐面前,又以姐妹相称,背地里却叫丫鬟欺侮尤二姐,并不断咒骂二姐,使二姐最后被逼死。
为了得到三千两银子,熙凤与官府勾结使得张家女儿、守备儿子同时自尽;为了除掉情敌,又用借刀杀人将尤二姐活活逼死;因为贾瑞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她便说贾瑞“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如此对待别人的生命,让人不寒而栗。
作品中,作者一面通过对人物形象美丽、泼辣、伶俐、歹毒的描写,赞扬女性的聪明才智,呼吁提高女性地位;另一面又表现对她善于算计,心狠手辣的厌恶之极,揭露并鞭挞了封建时期的主子的罪恶本质。单从作者给王熙凤判词中,不难看出笔者对这个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对于人物的理解文学基础;比如我喜欢诸葛亮我知道他的优缺点做事怎样怎样。创新,别具一格,多角度多立场,最后综合评论,如我不喜欢诸葛亮,我知道他这个那个缺点使他没有完成辅助刘备的大业。
写人物,先从背景开始了解他的一切然后再做评论,写时通过他各个时期的典型事件来描述外加一些自己的评论。要丰富深刻,不要有废话
一、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篇1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没有好下场,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
求婚。但后来张有才见利忘义,密谋背叛云翠仙。对此,云翠仙怒斥他的卑鄙行径,愤然离去。《阿霞》中的女主人公则在看到自己所爱的景生薄情寡义时,立刻断绝了与他的联系,同郑生结为姻缘。
不同环境与背景下的聊斋女性人物
在爱情和婚姻家庭生活中,聊斋女性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社会生活中,她们机智勇敢地同恶势力做斗争,谈笑嬉闹之间却敌兵,她们的才能、文才、治国才能也让庸碌的男子望尘莫及因此,环境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婴宁为例:先从自然环境来说,婴宁这种纯净自然的性格是在一种纯粹自然的环境中形成的。婴宁就在这个处处是烂漫的山花的世界里长大。从古到今,花从来都是一种美好、高洁的象征,从她出场“拈梅花一枝”到最后,作者都把她置于花的海洋,在花的世界中所养成的爱花性情,如花的品格,这就揭示出了女主人公之所以具有憨直无邪、活泼开朗的天性的原因,这显然跟那个未经世俗熏染过的特定典型环境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环境在人物性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婴宁》中,婴宁未入世前与她最亲密的是鬼母和婢女小荣,社会关系单纯而朴素。她们都是源于自然,不属于那个秽浊的现实社会,她们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对于自己的爱情,她们选择敢爱敢恨,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她们的思想中没有男尊女卑,女人不是天生受男人控制的,她们和传统的依附男人的女人截然不同。她们有主见,既主动热情又敢于追求爱情。而且独立不羁,拿的起放的下,进退自如。
而另一方面,黑暗社会,恶势力猖獗,官不为民做主,即使是七尺男儿有时在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也会一筹莫展,而聊斋女性却能在家庭和个人为难的关键时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恶势力以致命的一击,像复仇女神,使正义得到伸张。商三官、窦氏、庚娘就是这样的奇女子。《商三官》中的商三官,在即将完婚之际,父亲被恶霸杀害,哥哥告状一年多都毫无结果。商三官为父报仇,巧扮优伶,在仇人庆贺生日的当夜,将其杀死;《窦氏》中的窦氏本是一个痴情的女子,却被土豪南三复始乱终弃,活活逼死,死后化为厉鬼,终于报仇雪恨。现实生活中人不能做的事,鬼做了,做得痛快淋漓,大快人心;《庚娘》中的庚娘在公公、婆婆和丈夫遭到歹人王十八暗害,自己面临生死考验时,沉着冷静,勇敢机智,既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又亲手杀死了仇人。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大都与民间传说中的鬼不同:将鬼高度审美化了。弱化,淡化了鬼身上的鬼气,最大限度地来表现鬼的善与美。她们大多有娇好的容颜,娴静的妍姿,有着聪明才智与善良的心。
狐女小翠是一个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狐女形象。她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善谑”。 同时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她那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在王太常仔细端详下露出的嫣然微笑中,在同母亲分别对“殊不悲恋”的表现中,就已有所露。在她身上,永远也找不到一丝愁苦的痕迹,永远也看不见半点忧伤的影子。同痴儿元丰一起生活,小翠是“殊欢笑,不为嫌。”她把自己的别院变成了一个游戏场,终日和元丰以及丫头们一起嬉戏。“刺步作圆,蹋蹴为笑”,“涂公子作花面如鬼”,以及扮古人,玩的名目既多,花样也新奇别致,整天奔逐笑闹,弹琴跳舞,不但闹得全家皆知,最后连邻里也知道。这个“善谑”的特点表现在小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在王给谏与王待御政治斗争的环境中,王给谏越是寻隙中伤小翠的公公王待御,她的玩笑开得也就愈大,以致最后王待御时而无可奈何地概叹“余祸不远矣”,时而“惊颜如土”,大哭“指日赤吾族矣!”通过这种反衬,小翠“善谑”的主要性格特征更加鲜明耀眼了。但是小翠并不是单纯的“善谑”,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善谑”中透露着小翠的聪慧、干练、果断和坚强。在整个事件中,小翠的杰出之处,不仅表现在计策本身的仔细周密,使仇敌自投罗网,还表现在她知道王给谏要害王太常,与元丰成礼后,就开始准备,把元丰的痴疾这一生理弱点变成有利条件。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了小翠的足智多谋。
还有《小谢》中的小谢是个活泼可爱,不懂世事,乐不知愁的鬼仙。她聪明好学,心地善良,学什么都是一次就学会。与秋榕成为朋友后两肋插刀,和陶生在黑暗力量斗争中彼此帮助。作者充分利用鬼仙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通过人鬼相杂,幽冥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矛盾。
中国古代传统女性是不能有陶生、小谢等人的相互帮助,也不能有婴宁的笑,女性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扮演被支配的角色,小谢、婴宁、小翠的行经是对这一制约的颠覆和重新置配。使她们摆脱了“笑不露齿”、“三从四德”、“七出”等精神的桎梏都在嬉戏和畅笑中被消解了,令人刮目相看。这也充分体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
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黑暗,蒲松龄举业一再受挫的不幸,昔日友情的冷淡,现实中可望不可及的真实、自主的人生、情感,世态炎凉深沉凝重的体验,如此种种压抑郁积于蒲松龄胸中,作者只能将它们埋藏于意识的深处,最终借助于文学创作来得以表现和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所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形象载体,其笔下的术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从《聊斋志异》全书来看,虽是儿女情长、谈狐说鬼,却是最贴近社会人生。在其大部分的篇章里,作者的爱憎强烈,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新的高度。蒲松龄所设计的奇幻情节和塑造的奇幻人物形象,都具有理想的性质,但是这些只能存在于花妖鬼狐的幻境之中。因此,《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多半有着更美的品性。联系作者的一生不得志的际遇,则可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他个人的生活感受而自由生发出来的,凝聚着他大半生的酸甜苦辣,表现着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参考文献: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上下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2]清·蒲松龄著:刘跃宵主编.《聊斋志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马瑞芳:《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东方出版社.2017年.
[4]朱一主:《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周先慎:《明清小说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6]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7]姜维枫:《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议》.
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篇2
《聊斋志异·青凤》中的人物形象光彩照人,其中青凤美丽聪慧、情理兼备、知恩图报,是一个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狐女形象;书生耿去病狂放不羁、执着痴情,富有狭义心肠;狐叟则是一个严苛的封建家长,但同时他又具有长者风范;而孝儿是一个恪守孝道、风流倜傥的谦谦君子。
一、青凤形象
1、美丽聪慧
青凤在文中正式出场较晚,但作者对她的描写却极为传神。耿去病夜闯旷废已久的宅第,与狐叟一家相遇,相谈甚欢。当谈到狐叟先祖的谱系时,狐叟遂命孝儿“请阿母及青凤来”,让她们也来听祖上的功德,于是青凤出场了。作者通过耿生的眼睛来描写青凤的美丽,“审顾之,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以至于让耿生一见倾心,“瞻顾女郎,停睇不转”,不能忘情。从狐叟口中得知,青凤“颇惠,所闻见辄记不忘”,如此美丽聪慧的女子,难怪耿生会念念不忘。
2、情礼兼备
《聊斋志异》中青凤与其他狐女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封建礼教的遵从。青凤自小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对她十分严格,处处以封建礼教的标准要求她,为了恪守封建礼教,她在面对所爱时内心是矛盾而犹豫的,所以青凤与耿生的感情一波三折。两人初次见面时,耿去病对青凤一见钟情,目不转睛,青凤则“俯其首”,一副娇羞之态。后来耿生故意用脚轻压她的脚,“女急敛足,亦无愠怒”,说明青凤对耿生并无憎意,只是封建礼教的思想枷锁让她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狐叟一家搬走前夕,青凤按捺不住相思之情,只身来见耿去病,她小心翼翼,迈着细碎的脚步。看到耿生后,她又“骇而却退,遽阖双扉”,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将青凤迫切希望见到耿生却又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刻画的真实可感。幽会中的青凤羞涩、半推半就,对待爱情的态度充满矛盾与纠结,这正是情礼之争在她身上的具体体现。青凤告诉耿生“过此一夕,即相思无用矣”,依依惜别之情可见一斑。后来二人在幽会中被叔父撞见,青凤“羞惧无以自容,俯首倚床,拈带不语”,在叔父的责骂声中“低头急去”。此时的青凤不像一个无拘无束的狐女,更像一个知书达理、恪守封建礼教却又无比痴情的大家闺秀。
3、知恩图报
青凤同时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形象。青凤与耿去病幽会时被狐叟撞见,狐叟丝毫不姑息叔侄之情,认为两人私会伤风败俗,青凤回房中后,其叔父依然“诃诟万端”。但当狐叟有难时,青凤不计前嫌,全力以赴要救出叔父。孝儿前来耿去病处求援,耿去病故意不同意。后来耿生将这件事告诉青凤,青凤大惊失色,曰:“果救之否?”随后青凤为叔父开脱,说自己从小被叔父抚养长大,养育之恩不能忘怀;另外,之前叔父责骂自己也是家范使然,不是叔父的个人意志。当耿去病救下狐叟后,青凤不计前嫌,将黑狐抱在怀中三天三夜,狐叟方才苏醒。狐叟苏醒后,青凤恳求耿生将原来的宅第借给他们,以成全自己回报叔父养育之恩的心意,这些都表现了青凤知恩图报的善良本性。
二、耿去病形象
1、狂放不羁
《青凤》中的耿去病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书生。他的叔叔一家不堪诸多怪异惊扰搬离旧宅,
耿去病却嘱咐看守老翁看到或听到怪异之事就奔来相告,这种不惧邪祟的勇气表现出他的狂放不羁。闯入旧宅后,狐叟一家正在饮酒,耿去病大胆闯入,并笑说自己是不速之客。结识狐叟一家并对青凤一见钟情时,耿去病更是动手动脚,当众调戏青凤。后来竟至“神志飞扬,不能自主”,口出诳语说:“得妇如此,南面王不易也”。
后来,耿去病见到偷偷与他私会的青凤狂喜不已,青凤把门关上时,耿生跪在门前恳求她,说只希望捏一下她的手。青凤开门后,耿生便抱住青凤并让她坐在自己膝盖上,这一系列描写都表现出耿去病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2、执着痴情
耿去病在对待爱情上又是一个执着痴情的人物形象。初次结识青凤,耿去病坠入情网不可自拔,老媪发现他喝醉后愈发狂傲就领着青凤离开,耿去病“而心萦萦,不能忘情于青凤也”。在爱情的驱使下,他甚至搬到旧宅中居住,只为再次遇到青凤。后来狐叟为了让耿生知难而退,幻化成厉鬼相吓,耿生却染指研磨自涂,将自己也涂黑与之对视,使厉鬼惭愧而去。之所以不避险恶,正是因为耿去病对爱情的执着痴情。
当耿去病与青凤幽会被狐叟撞见,狐叟对青凤严厉责骂时,耿去病心如刀割,大声曰:“罪在小生,与青凤何与?倘宥凤也,刀锯铁钺,小生愿身受之!”正是源于对青凤的痴情,耿去病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自己,生怕青凤受到一丝委屈。
3、富有侠义心肠
耿去病富有侠义心肠,清明节扫墓归途中,他见到两只狐狸被一犬逼逐,一只逃走,另外一只“依依哀啼”。耿去病“怜之,启裳襟,提抱以归”,这一细节足见耿去病极富同情心和侠义心肠,并没有因为狐狸是异类而放弃它们。同样,当得知所救狐狸就是青凤时,耿去病也没有因为青凤是狐女而憎恶她,反而“如获异宝”。
后来狐叟有难,孝儿请求耿去病救自己的父亲,耿生表面不同意,实际还是不计前嫌,救下了狐叟。
三、狐叟形象
1、严苛的封建家长
《青凤》中的狐叟是一个严苛的封建家长形象,他代替青凤的父亲行使家长的职权,对青凤管教甚严。青凤明知耿去病的??成钋椋?却不敢接受,原因在于“叔闺训严,不敢奉命”。当狐叟发现耿去病与青凤的深情厚谊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全青凤的爱情而是怕青凤与耿去病的私情有辱门户,所以化作厉鬼恐吓耿生,好让他知难而退。不料耿生在爱情的驱使下却对这险恶处境无动于衷,后来狐叟不得不举家搬迁。在搬迁前夕,狐叟撞见青凤与耿去病幽会,便严厉苛责青凤,怒骂:“贱辈辱吾门户!不速去,鞭挞且从其后”!狐叟的所作所为正是封建家长的专横做派。
2、长者风范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冥顽不化的狐叟在被耿去病救下性命之后,了解到耿去病对青凤的痴情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耿去病“惭谢前愆”,冰释前嫌。后来就像一家父子一样,再也没有猜忌,和和美美地和谐共处。遵守封建伦理的狐叟也非蛮横无理之人,而是展现出了长者风范。
四、孝儿形象
作者对孝儿着墨不多,却将其形象塑造的真实鲜活。耿去病私闯旧宅,惊到狐叟一家,狐叟与耿去病谈话间招来孝儿,“孝儿亦倜傥”,与耿去病一见如故。后来,冰释前嫌后孝儿还经常到耿生书房谈笑喝酒,其乐融融。后来还当了耿去病儿子的老师,“循循善教,有师范焉”。可见孝儿在文中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谦谦君子。
除此之外,孝儿又是一个恪守孝道的理想化人物。当自己的父亲遭遇横祸时,孝儿找到耿去病,伏地不起,悲怆欲绝,希望耿生能伸出援手拯救他的父亲。耿去病佯装不救时,孝儿“哭失声,掩面而去。”
正是这些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共同书写了狐女青凤和书生耿去病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演绎,青凤和耿去病在追求爱情自由的道路上,由矛盾彷徨最终上升到对爱情坚定不移的相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