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江州(今九江市)刺史刘子勋称帝,刘子顼响应,后刘于勋败,刘子顼被赐死,鲍照在荆州被乱军杀害。文帝十一子刘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时为泰始二年。
鲍照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刘义庆,字季伯(公元403公元444),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刘义庆名人名言:
欲求多福者,正当恭顺,尽忠孝,无恚怒,便善流无极。
昂昂若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有恒心和负责这种作风,应当有所发扬。
嘴唇和牙齿是互相依存的,不可缺少一部分。至于胡须头发和人的精神有什么关联呢!
没有君先行礼,臣后站起来的道理。
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我辈。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盲人骑瞎乌,夜半临深池。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
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以明防前,以智虑后。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经典名言名句
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经典名言名句
1、相思无终极,长夜起叹息。徒见貌婵娟,宁知心有忆。寸心无以因,愿附归飞翼——萧统《长相思》
2、词句究竟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萧统
3、既同摽梅英散,复似太谷花飞。密如公超所起,皓如渊客所挥。无羡昆岩列素,岂匹振鹭群归——萧统《貌雪诗》
4、公子远于隔,乃在天一方。望望江山阻,悠悠道路长。别前秋叶落,虽后春花芳。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怅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萧统《有所思》
5、栖乌犹未翔,命驾出山庄。诘屈登马岭,回互入羊肠。稍看原蔼蔼,渐见岫苍苍。落星埋远树,新雾起朝阳。阴池宿早雁,寒风催夜霜。兹地信闲寂,清旷惟道场。玉树琉璃水,羽帐郁金床。紫柱珊瑚地,神幢明月珰。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涧斜日欲隐,烟生楼半藏。千祀终何迈,百代归我皇。神功照不极,睿镜湛无方。法轮明暗室,慧海渡慈航。尘根久未洗,希沾垂露光(南北朝·萧统。押阳韵)——昭明太子萧统《开善寺法会诗》
6、兹虫清洁,惟露是餐。寂寞秋序,咽哳夏阑。定伊不美,曜彼华冠。——昭明太子萧统《全梁文》
7、京华有曲巷,巷曲不通舆。道逢一侠客,缘路问君居。君居在城北,可寻复易知。朱门间皓壁,刻桷映晨离。阶植若华草,光景逐飙移。轻幰委四屈,兰膏然百枝。长子饰青紫,中子任以赀。小子始总角,方作啼弄儿。三子俱入门,赫奕盛羽仪。骅骝服衡辔,白玉镂啼羁。容止同规矩,宾从尽恭卑。雅郑时间作,孤竹乍参差。云翔杂水宿,弄吭满清池。欢乐无终极,流目岂知疲。门下非毛遂,坐上尽英奇。大妇成贝锦,中妇饬粉絁。小妇独无事,理曲步檐垂。丈人暂徙倚,行使流风吹——昭明太子萧统《相逢狭路间》
8、大妇舞轻巾,中妇拂华茵。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良人且高卧,方欲荐梁尘。——昭明太子萧统《三妇艳》
9、清宵出望园,诘晨届钟岭。轮动文学乘,笳鸣宾从静。暾出岩隐光,月落林余影。札纷八桂密,坡陁再城永。伊予爱丘壑,登高至节景。迢递睹千室,迤逦观万顷。即事已如斯,重兹游胜境。精理既已详,玄言亦兼逞。方知蕙带人,嚣虚成易屏。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非曰乐逸游,意欲识箕颍——昭明太子萧统《钟山解讲诗》
10、白云飞兮江上阻,北流分兮山风举。山万仞兮多高峰,流九派兮饶江渚。山岧峣兮乃逼天,云微濛兮后兴雨。实览历兮此名地,故遨游兮兹胜所。尔登陟兮一长望,理化顾兮忽忆予。想玉颜兮有目中,徒踟蹰兮增延伫——昭明太子萧统《示云麾弟》
11、百六钟期数,三七厄时中。国难悲如毁,亲离叹数穷。藩哲游沮梦,扬化抚边戎。幸兹同宴醑,引满爱樽空——昭明太子萧统《春日宴晋熙王诗》
12、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前言节所爱,后言别离久——昭明太子萧统《饮马长城窟行》
明代文学家徐渭名言名句摘抄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
徐渭名人名言大全:
读书好,种田好,学好都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勤业门第春长在;积善之家庆有鱼。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着冬衣,执夏扇,秀才不识春秋;揽北权,踏南地,钦差少样东西。
桃李花开,白面书生做春梦;梧桐叶落,青皮光棍打秋风。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宾既来兮,足下且设鱼肉宴;客已至矣,厨中苟呈肚肺汤。
雨阻行人,谁是行人之友?天留过客,我为过客之东。
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雄雌总姓乌。
钉鞋踏雪变麻子;皮袄披身装畜生。
笑指深林,一犬眠竹下;闲看幽户,孤水立门中。
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
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闲打混亦是快乐;人情有万祥当如此,有万祥当如彼,要称心便难洒脱。
养性不须烹紫雪;读书何但出青云。
学者藏修譬彼龙蛇之蛰,不可得而密迩,况可狎而嬉游乎,深潜远遁,无心夺宝探珠,特行满功圆,自尔风云际会;凡人克己当如大敌之临,若是招之使来,便是养之成乱也,利斧快刀,拼命勤王斩将,看凯旋饮至,洒然天地清明。
文彭山、季彭山、武彭山、程彭山,半文半武彭彭山;活六峰、袁六峰、死六峰、叶六峰,不死不活陆六峰。
仗智慧剑、决烦恼网,见五蕴皆空,是深般苦;驭清净轮、入解脱门,得一念无生,为大涅槃。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任铁任金,定有可穿之砚;日磨日削,从无不锐之针。
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圣德威灵同传万世;著春秋、观春秋,一部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逆水行舟,橹速不如帆快;迎风奏乐,笛清怎比箫和。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清。
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
我辈此来惟饮酒;先生在上莫吟诗。
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
经签可超生,岂有阎罗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脏官。
日午凭栏,看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夜深缓步,待半帘明月,来一榻清风。
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
脱屣尘缘,别有胸襟洒落;结庐入境,不妨车马喧阗。
花香满座客对酒;灯影隔帘人读书。
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
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旧业沿存三经草;小窗独对半床书。
水夕苍蚊残夏扇;河间红树早秋梨。
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丛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来便成春。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清代文学家蒋士铨名言名句
年代: 清朝
蒋士铨简介: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余、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蒋士铨的戏曲创作,最早见于蒋氏家刻本《蒋氏四种》丛书中,署红雪楼板,后曾抽印为单行本,题为《藏园九种曲》,另外,有书坊渔古堂别为翻刻,称《藏园九种曲》。其内容包含《空谷香》、《香祖楼》、《冬青树》、《临川梦》、《一片石》、《桂林霜》、《第二碑》、《雪中人》、《四弦秋》九种。九种曲中,《一片石》、《第二碑》、《四弦秋》三种为杂剧,其余六种为传奇。又除《空谷香》、《香祖楼》两剧为现实题材外,其他八种均为历史题材。
此后,蒋士铨陆续创作了《采石矶》、《采樵图》、《庐山会》,汇编成《红雪楼十二种填词》。另据李调元《雨村曲话》谓蒋士晚年病痹,右手不能书,疾中尚有左手所撰十五种曲未刊,但不见藏本传世。梁廷□《曲话》又谓乾隆十六年,恭祝皇太后万寿,江西绅民远祝纯嘏杂剧四种,亦心余手编,为《康衢乐》、《忉利天》、《长生箓》、《升平瑞》。
《空谷香》一剧写成于济宁至镇江舟次。正是诗人两次落第返乡途中,一股牢骚无由吐散之气、有腔抱玉献而不售之才,鼓荡于胸中,无由发泄,恰好遇到了这个题目,于是情思涌出,遂成妙文。
《冬青树》一剧写南宋灭亡的历史故事。全剧以文天祥、谢叠山以身殉国的壮烈事迹为主线,穿插唐珏等忠义志士报国义举,抨击了留梦炎之流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据史载,元军攻陷南宋京城临安后,元军统帅僧人杨琏真伽率元军发掘宋帝后陵寝,掠夺财物,弃骸骨于草莽,义士唐珏收诸陵骸骨以葬,并植冬青树以为表识。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条录其事。明卜世臣作《冬青记》传奇演其事。蒋士铨在剧中穿插《发陵》、《收骨》、《私葬》、《梦报》四□敷演其事。其自序言:经曰:岁寒然后知松柏。若两公者,即以为冬青之树,谁曰不宜。可知作者之意。
《临川梦》写戏曲家汤显祖故事。焦循《剧说》载汤显祖《牡丹亭》刻本传世后,有娄江女子俞二娘,酷嗜其曲,用蝇头小楷在上面细细批阅,不到二十岁竟怨恨而终。有人持其夹批给汤显祖看,汤感慨万端,作两首五言绝句为悼。又载内江一女子,读《还魂》而悦之,径造西湖访焉,愿为才子妇。汤以年老辞,女子投水而死。蒋士铨本此诸事,而作此剧。
《一片石》和《第二碑》皆演娄妃故事。娄妃为理学家娄谅女,嫁宁王宸濠为妃,宁王谋逆,她屡次劝谏,不听,又作《题樵人图》诗云: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是担头轻。昨宵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终不听。后宸濠叛乱被擒,妃投江而死。邦人钦慕其贤且烈,厚葬之。
《雪中人》演铁丐吴六奇将军事。吴六奇广东潮州人,早失父兄,性好饮博,遂至落拓江湖,流浪街市,行乞为生。常手不曳杖,口若衔枚,敝衣枵腹,而无寒饿之色,人皆称铁丐。后寄身邮卒,于关河形势,无不谙熟。因其时天下初定,清军由浙江入广东,地形多不熟,六奇请见主帅,备陈粤中形势,且言有义结兄弟三十人,拥众据土,粤中传檄可定。帅依其言行之,粤地悉平。由是征闽讨蜀,屡立奇功,位至通省水陆提督。蒋士铨本此作《雪中人》传奇。
《四弦秋》据白居易《琵琶行》诗而作。白居易作此诗,不过自写其沦落之意。元马致远据以作《青衫泪》,以为香水素狎此伎,于江州送别时再次相逢,践成前约。后有顾道行作《青衫记》,情节一本马剧。蒋士铨以为命意敷词,庸劣可鄙,乃本《琵琶行》及香山本传、宪宗时事,别填《四弦秋》院本,七日而成。时人交口称赞,以为出前剧万倍。
清代文学家蒋士铨名言名句、诗词诗句大全
1、 谁知千夜里,各对一灯红
2、 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煳好,风马云车便往还。
3、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4、 依山凿佛人争拜,生怕金身坏。
不知是佛是山灵,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城中仰看山容好,山上看城小。
半城斜日二分秋,别有一分秋色在僧城。
5、 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
清朝文学家聊斋先生蒲松龄名言名句摘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朝著名小说家、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
蒲松龄名人名言:
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
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名人名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人知己足平生。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空国而来骄必败,背城能战弱为强。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
一抔总为断肠留,芳草年年碧似油。苏小坟连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
帘钩风动月西斜,仿佛幽魂尚在家。呼到夜深仍不应,一灯如豆落寒花。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经典名言名句摘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抒情的文学经典名句 专题。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豫章公刘裕世子参军。刘裕代晋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时,以正员郎兼中书郎,出为始安太守。宋文帝时,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刘劭弑立,以之为光禄大夫。宋孝武帝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后世称其“颜光禄”。长子颜竣从孝武帝讨灭刘劭,权倾一朝。凡是颜竣所资供之物,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曾经对颜竣说:“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孝建三年,卒,时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如故。谥曰宪子。延之性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世人呼之“颜彪”。
颜延之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颜延之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过从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他还写了《陶徵士诔》。
颜延之在当时的诗坛上声望很高,和谢灵运齐名,并称“颜谢”。但实际上,他的成就似乎不如谢灵运。他的诗凝炼规整,喜用典故,堆砌辞藻,往往缺乏生动的情致。汤惠休说他的诗“如错采镂金”(见《诗品》),钟嵘也说他“喜用古事,弥见拘束”。其诗存世者不少而可观者不多,较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五君咏》五首,是他在被出为永嘉太守时所作。称述竹林七贤中的“五君”,而山涛、王戎因为贵显而不咏,借五位古人抒发自己的不平,体现了他性格中正直放达的一面,比别的作品要显得清朗。《北使洛》、《还至梁城作》,感慨中原残破,象“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临涂未及引,置酒惨无言”;“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丘垄填郛郭,铭□灭无文;木石扃幽闼,黍苗延高坟”等句,感情也比较真实。他的《赭白马赋》,虽属奉诏而作,但如“旦刷幽燕,昼秣荆越”之句,描写骏马奔驰之速,对后来许多咏马诗都曾产生过影响。
《隋书》称有文集二十五卷,两《唐书》作三十卷,佚。明代张溥辑有《颜光禄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著名诗词
1、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颜延之《阮步兵》
2、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颜延之《向常侍》
3、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颜延之《嵇中散》
4、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颜延之《阮步兵》
清代文学家赵翼诗句诗词
年代: 清朝
赵翼简介:
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又名《瓯北诗钞》,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独具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钞》。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瓯北诗钞》等。由于《二十二史札记》把《旧唐书》、《旧五代史》罗织在内,实际为廿四史。他单披阅廿四史就达3200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4000多种,工作量浩瀚。赵翼从40多岁动笔,到1796年方完成。成书时他已经是七旬老翁了。《廿二史札记》一书考证史籍著述体例的演变和历史事实的真相,显示出特有的经世意识和对大量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堪称是乾嘉朴学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出色成果。赵翼生前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死后多年,却声名大涨,梁启超以为赵翼“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二十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清代文学家赵翼诗句诗词
1、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赵翼 《野步》
2、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
3、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赵翼
4、 矮人看戏何曾见,只是随人说短长。 ——赵翼 《论诗》
5、 枉为耽佳句,劳必费剪裁。平生得意处,却自自然来 ——赵翼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7、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论诗》
8、 触景生情,涸事起意 ——赵翼
9、 一人知己足平生 ——赵翼
10、 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赵翼
11、 "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 ——赵翼 《爆孛娄诗》"
元代文学家姚燧诗词名句
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元代文学家姚燧诗词名句
1、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这首小令写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妇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深的爱。
2、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3、普天乐浙江秋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4、阳春曲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5、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文学家名言
1、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狄德罗
2、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车尔尼雪夫斯基
3、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故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所以对于革命抱着浪漫谛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
4、当文学变成半是商品半是艺术的时候,就会繁荣鼎盛。拉尔夫
5、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6、戏剧出于虚构:歪曲事实以表明真理。EdwevrdAlbee
7、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福楼拜
8、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9、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10、只有人越来越堕落,文学也就一落千丈。歌德
1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12、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13、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歌德
14、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郭沫若
15、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
16、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7、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高尔基
18、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9、风格就是人品。巴尔扎克
20、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歌德
21、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22、在一生中连一次诗人也未做过的人是悲哀的。拉马丁
2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4、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鲁迅
25、任何文学,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的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小仲马
26、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27、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8、爱心得匠意,则杰作在望。JohoRukjh
29、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
30、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美的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阿托尔斯泰
31、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
32、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33、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半;文学的展和受教育程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罗留波夫
34、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35、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刘义庆刘义庆
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7岁升任尚书左朴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朴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2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撰有《世说新语》八卷,今本作三卷。《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继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
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后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范晔的生平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南朝刘宋时的 历史 学家。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
生平
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范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范晔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学传统。范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范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 医学 棋艺的著作《范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范宁尝作《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述。受到家庭的影响,范晔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范晔十七岁,州刺史征辟他为主簿。当时,范晔同其父范泰一样,在 政治 上是支持刘裕的,故不肯应辟就职。六年后即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这一年,二十三岁的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又随府转为右军参军。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多种职务。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扬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刘义康的母亲死了,范晔实在悲伤不起来。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他的弟弟范广渊值班,范晔兄弟俩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醉意朦胧之际,范晔忘记了利害,竟推开窗子,听挽歌助酒。这件事传出后,刘义康非常恼怒。几句谗言上去,宋文帝就把范晔打发到宣城(今安徽宣城)当太守去了。
这次贬官对范晔是一次很大的刺激。仕途上的坎坷勾起了他幼年生活的某些隐痛。范晔虽然生在名门士族,但他本人却是个妾生的庶子。晋代自“永嘉以来,嫡待庶如奴,妻遇妾若婢”,(王楙《野客丛书》卷十五),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大分,因而也 决定 了子女们的社会身份。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并且碰伤了他的前额,因而落下个小字为“砖”。嫡母所生的哥哥范晏嫉妒他的才学,骂他“进利”,认为他是终家破族的祸害。父亲范泰也不喜欢范晔,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屈伸荣辱与宦海浮沉,使得范晔心情十分苦闷。 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这种痛苦。史事的研究,打开了他的眼界。范晔后来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这就是说,原来现实中的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在同历史的 经验 相对照后,他逐渐整理出了一些头绪。范晔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四知范晔
范晔是中国古代南北时期南朝宋的史学家。他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尤其是在史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让人惊叹。著名的史书《后汉书》就是他所编写的,该著作不仅结构严谨,用词精炼审慎,而且还广泛吸纳了其他史书的优点,因此他的这本著作也和《史记》、《汉书》、《 三国 志》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主要记述了从汉光武帝开始一直到汉献帝时期的主要历史,其中比较有名的 典故 有讲述东汉名臣杨震的典故的“四知”等。
“四知”这个典故主要体现了杨震清正廉洁的一面。当时的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一个十分贤能的人,于是便派人去征召他。并推荐他为秀才。此后杨震因为政绩突出,而多次得到升迁,一直做到了荆州此时和东莱太守的职位。一次在他赶赴任职的州郡时,经过了一个叫昌邑的地方,而他从前举荐过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好在这里担任县令。王密于是便来 拜访 杨震,到了晚上的时候,王密拿出十斤银子想要送给杨震。但是杨震说道:“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现在是夜里没人会知道的。杨震却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也知道,怎么可以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了之后羞愧地走了。之后杨震调动到涿郡担任太守。他十分清廉,不肯接受私下里的拜见。他的子孙经常吃蔬菜,出门也是步行。他的一些朋友想要让他为子孙置办一些家产,杨震没有答应,他说:“让后世之人称呼他们为清官的子孙,把这个称号送给他们,不是很好吗?”。这就是一代名臣杨震的作风。
这个典故出自范晔的《后汉书》,正是因为里面的记述,让我们知晓了杨震这样一个两袖清风的贤臣。
范晔与汉书
提起范晔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对此都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提起《后汉书》这本史学巨著,相信对历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而这本被后世之人和《史记》、《汉书》、《三国志》一起被称为“前四史”的史学巨著就是出自范晔之手。
先来了解一下范晔。他生于公元398年,字蔚宗,顺阳即现在的河南南阳淅川人,是南朝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身份比较尊贵。他在元熙二年即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之后,他应招出仕,担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的冠军将军和秘书丞的职位。在432年的时候,他因为得罪了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巨著《后汉书》就是在这一时期写的。他在440年投靠了始兴王刘浚,此后担任过后军长史、左卫将军等职务。范晔在445年因为参与刘义康谋反之案而被发现,最后被诛杀。享年四十八岁。
范晔所编写的《后汉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一共技术了从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这期间195年的壮阔历史。全书分为了十纪、八十列传。而流传到现在的版本还加上了由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续编的八志。范晔曾经提到过自己编写《后汉书》的目的主要是为政治服务,如此明确地提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他是第一个。因此范晔对于史论十分重视,这也由此成为了《后汉书》的最大特点。
虽然范晔最后的下场非常悲惨,但他留给后人的史学巨著《后汉书》将一直被我们传承并铭刻在心中。
猜你喜欢:
1. 晋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朝代
2. 南朝陈国皇帝列表
3. 北朝皇帝列表大全
4. 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绍
5. 上下五千年的朝代顺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