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四大名著,个个都是经典,各有其特色,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广阔,改成电视剧,更显得精彩无限,广受观众的喜欢和好评。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
四大古典简介
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四大名著改编的: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
著名作品改编的:蒲松龄《聊斋志异》 巴金《家 春秋》
张恨水《金粉世家》 张恨水《纸醉金迷》
林语堂《京华烟云》 曹禺 《雷雨》
现代作者的:
武侠类:金庸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鹿鼎记》
古龙 《小李飞刀》 《楚留香》 《陆小凤》、
《萧十一郎》 《大旗英雄传》
爱情类:琼瑶 《烟雨蒙蒙》 《还珠格格》
《梅花烙》 《鬼丈夫》 《水云间》 (梅花三弄)
席绢 《上错花轿嫁对郎》 《敲敲爱上你》
在豆瓣,34448名观众给《真·三国无双》打出了3.9分的低分。这部由中国根据“日本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 游戏 ”改编的电影,中间经历了从小说《三国演义》到漫画、再到网游、再到电影的“魔改”过程。尽管有豪华的演员阵容,不缺少热度,却抵消不了人们对此类 游戏 改编电影的极度不信任——“毫无悬念的烂片”等类似话语充斥着评论区。
《真·三国无双》的“扑街”具有必然性。它不是直接取材于《三国演义》,剧中吕布、曹操、刘备、关羽等角色与人们熟知的人物形象相差甚远,低能的剧情让大部分观众无法接受这种形式的“创新”。
作为国内超级大IP,从老版的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开始算起,其改编剧一直在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无奈却陷入了“越拍越烂”的怪圈。守着“富矿”,却拍不出精品,四大名著的影视化可以清楚地验证这样的艺术规律:成功的改编是相似的,翻车的改编各有不同。名著改编剧,到底路在何方?
第一次改编往往即为巅峰
文学特性是影视剧的发生学基因,小说的文学性故事与影视剧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其通俗性、戏剧性、民族性、趣味性、生活化、形象化等文学特点都十分适合改编成影视剧进行全方位的演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四大名著被陆续搬上银幕和荧屏,涌现出一批经典作品。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中央电视台首播的1986年版《西游记》、1987年版《红楼梦》、1994年版《三国演义》、1998年版《水浒传》,是几代人心中的美好回忆,播出时都是万人空巷。之后,“老版四大名著剧”被多次重复播放。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老版四大名著剧”在哔哩哔哩甫一上线,便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播放量、弹幕量一骑绝尘。
央视第一次将四大名著搬上荧屏,忠于原著的经典性,让作品有了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艺术价值。因而,它们能魅力不减、历久弥新。此后几十年中,“新版四大名著剧”陆续出现,电影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但改编作品艺术质量往往让观众大失所望,优秀者凤毛麟角。
其中,《西游记》影视改编种类最繁,涉及到电影、动漫、电视剧、网络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改编数量位居四大名著之首。得益于章回体结构形式和文本本身的魔幻特性,满足了人们对魔幻世界的想象,《西游记》改编的空间很大。豆瓣App显示,与《西游记》有关的影视作品有一百多部。《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伏妖篇》等大量西游电影轮番上映,屡创票房奇迹,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名著改编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有人断定《西游记》将为中式魔幻电影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我们抗衡西方《哈利·波特》《指环王》等魔幻大片的超级IP。
与《西游记》的火热相对比,另外三部名著的影视化改编,收获的更多的是批评与沉寂:2010年,声势浩大的新版《红楼梦》,引来一片批评声,最终以6.0的豆瓣评分惨淡收场,之后鲜有大制作出现;《三国演义》相关改编,较有影响力的《赤壁》系列电影,距今已有18年;而《水浒传》更为惨淡,除了几部电影网络自制剧,已经全面绝迹于院线电影项目……
三种改编方式的“翻车”
改编涉及到两种不同艺术之间的转化,文字文本转化为影视文本,抽象思维具象化呈现,会不可避免与小说产生一定的差异。其精髓在于“旧瓶装新酒”,能够呈现名著在当代语境下的解读。概括起来,当下名著改编方式有三种,取材式改编、戏说式改编以及“魔改”。
取材式改编,是较为安全的改编方式。这类改编大多忠于原著,还原了主要关系和人物情节。但忠实原著并不意味着限制改编者应有的创作自由,忠实原著不是亦步亦趋完全照搬,同样需要大胆的虚构、独特的发现和不拘一格的风格。一句话,其创新高度需要“配得上”原著。由于对文学作品十分熟悉、珠玉在前,观众会产生定向期待和心理预设,如果创意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出现大型“翻车”现场是难以避免的:以新版《红楼梦》为例,小说中对黛玉外貌有诗意的描述,“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与新版“胖黛玉”形象形成的反差,一直被观众所诟病。所谓创新的昆腔配乐、“黄瓜片”“铜钱头”的头发造型等,都是“创新配不上原著”的典型事例,反对声此起彼伏也就毫不奇怪了。
戏说式改编,最典型的是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系列电影。孙悟空本来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传奇英雄,《大话西游》却开创性地将爱情元素加入其中,让佛教徒和妖怪谈起了恋爱,因为其不伦不类的改编,其实一开始反响平平。但好在这种改变暗合了时代要求,随着网络兴起带来的“解构主义”审美趋势,大出意外地在事后被网民奉为经典,《大话西游》系列也成为《西游记》改编电影中评价较高的一部作品。
由此可见,戏说式改编,因为对原著背离尺度较大,所以新的版本最关键的是要翻出新意,暗合当代的 社会 心理需求,就如《金瓶梅》从《水浒传》脱出而完全是另一部新作一样,难度可想而知,所以相对于第一种改编,风险更大。2004年,同样秉承《大话西游》的戏说风格,刘镇伟以《水浒传》为蓝本,重新塑造武松、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之间的故事,结果被称为“一部真正的烂俗之作”。吴宇森的电影《赤壁》,大致也是这种戏说的路子,最终为观众所记得的,也不过是一堆雷人雷语。
至于“魔改”,听名字就是“改不惊人死不休”的路子了。对于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魔改”可以说是舍其精华自创糟粕。这在外国人对四大名著的改编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日本1993年版《西游记》,由女性主演唐僧,并将角色设定为女性,是孙悟空初恋的后人;2006年,日本富士电视台又推出了新版《西游记》,女三藏法师,经常因为命运无常而哭哭啼啼;2015年,法国推出《王子与108煞》的院线动画电影,直接化用和改编“水浒一百零八好汉”的设定;2017年韩国拍摄的《花游记》,牛魔王是韩国最大 娱乐 公司的会长,为了成仙,他帮助女唐僧陈善美用金箍束缚孙悟空……如此“魔改”的剧情,国内观众直呼受到了惊吓,“他们总能理直气壮地把别人家的故事改出自家的精神和风格。”
但想想也不奇怪,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审美的精髓,外国人不明就里,敢这样胡乱改动,也正是出于“无知者无畏”吧。
主要看“气质”
名著改编剧陷入了“越拍越烂”的怪圈,其实也符合创作规律:其一,“老版四大名著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热播,与当时文化产品不够丰富有关,也就是说,作品的艺术水平尽管问题不少,但大致可以跟上时代的要求。当下名著改编剧,往往只在视觉表现上有突破,艺术水平却不足以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其二,第一次改编,一般首先是保证原著基本不走样,所以“底子”有了起码的保证,能为广大观众所认同,但同时也会让后来者陷入无现成路可走的逼仄境地,越往后越要另辟新路,难度自然会大很多。
除了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主观创作的问题,具体说,当前的名著改编,通常沾染上了过度 娱乐 化和世俗化气质。
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 社会 生活中,具有审美 娱乐 与宣泄功能的影视艺术是人们释放压力的主要途径。很多名著改编作品为了迎合观众,过度放大了这种 娱乐 化需求。为了达到喜剧效果,类似《西游记》改编电影选择淡化“取经”主题,加入戏谑成分。《情癫大圣》里的唐三藏爱啰嗦,逼得龟丞相自杀。师徒四人来到莎车城,一路载歌载舞、扭扭捏捏出场。《西游降魔篇》中的唐僧,被错贴听话符,模仿女性跳舞。为了观众能够捧腹大笑,《西游伏妖篇》还过度挖掘猪八戒好色的特点,影片中的猪八戒见到女性便垂涎不已,经常性地脱口而出:“你好性感哦!”
不得已的“世俗化”,使名著深度被削平。《西游伏妖篇》将小说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佛家之语删去,“秀特技打妖怪”,改编后的故事不再具有复杂性,而是成了通俗易懂的简单故事。一心朝圣,愿意为了天下苍生的信仰解救而放弃自身享受的境界被拉低,观众称之为“青春低幼基情版西游记”。
《明清小说传播研究》一书提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了古典文学名著影视剧的改编、拍摄,不可避免地要顾及经济利益而增加其 娱乐 性和现代 社会 的契合性,但改编必须要赋予作品新的意义,主要看时代气质——从这个角度看,好的改编都是相似的。
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我都看过,新版看得少一些,旧版看得多一些。这些影视剧即使增添了一些导演编剧的个人理解,没有完全还原原著而是做了一些艺术性改编,但是总体而言他们无论是故事讲述还是演员表演其实都算是我国电视剧界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肯定。
影视作品对四大名著的改编比较大,而西游记可能是其中改编最明显的一个。可能是考虑到受众年龄差异大,又想要尽可能普惠大众,西游记将许多血腥残忍的画面拍摄出来,人物形象也尽量装扮的人畜无害,把原著中塑造的迂腐懦弱的唐长老、又懒又馋又爱挑拨的猪八戒两个主要角色分别改编成成善良博爱唐三藏,傻的可爱猪呆子。
所以,我们看这些影视剧不能尽信之,现在看西游记他可能只是老少皆宜的真人动画,但实际上原著对每个人的内心的恶剖析的十分透彻。其他名著也是这样,可能或多或少对原著的感情有所收敛或者放大。因此我们如果想真正了解四大名著,靠影视作品是完全不够的,要多阅读原文,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意思表达。
我们当然也不能忽略这些影视作品对广大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文学起到的决定性的影响。没有这些影视剧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我们可能压根没有途径和兴趣去了解背后的原著,也自然不会接收到古人对社会的反思和理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