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动词,尽,完,终了。
【例句】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释义】话还没说完,(他)又向旁边的人笑到
2、作副词,后来,不久。
【例句】《左传?成公二年》:“既,卫人赏之以邑。”
【释义】不久,卫国的君主赏赐他们一座小城。
3、作副词,已经,以后。
【例句】《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释义】事情结束回到国内,因为蔺相如功劳很大,被君王拜授为上卿。
4、作副词,全,都,皆。
【例句】《屈原列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释义】楚国的人民全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去虎狼般的秦国,使得楚怀王一去不复返。
5、作连词,既然,既然是。
【例句】《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释义】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6、作连词,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
【例句】《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释义】在有风的时候就做出飘摇的样子,没风的时候也呈现出婀娜的姿态。
既文言文解释
1.古文"既"有几种解释
“既”在古文当中,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词义不同。
一、“既”充当实词
“既”充当实词时,多为动词,其多种词义为:
1、本义:吃罢,吃过。例如:《说文》:既,小食也。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2、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例如:《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杜预注:“既,尽也。”
3、完毕;完了。例如:《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注:“事毕也。”
二、“既”充当虚词
“既”是副词时,其多种词义为:
1、已经。例如:《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又如:《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再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
2、不久。随即。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下》: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又如:《盐铁论·毁学》: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
“既”是连词时,其多种词义为:
1、常与“则”、“就”、“那么”相呼应,可译为:“既然”。例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
2、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可译为:既。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既嫉之。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
2.既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既jì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
(2)同本义[eatup]
既,小食也。——《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君既食。——《礼记·玉藻》
不拜既爵。——《义礼·乡饮酒礼》
(3)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eclipse]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王充《论衡》
(4)完毕;完了[plete;end]
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谷梁传》
既月。——《虞书》
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薮泽肆既。——《国语·周语》
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庄子·应帝王》
(5)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词性变化
--------------------------------------------------------------------------------
◎既jì
〈副〉
(1)已经[already]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
既克。——《左传·庄公十年》
既其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既加冠。——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既泣之三日。——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2)又如:既成(已经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
(3)不久;随即[soon]
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
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盐铁论·毁学》
◎既jì
;连
(1)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since;as]
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
(2)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话)
(3)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both…and;aswellas]
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
3.文言文中,既的意思这是古2113汉语字典上的谢谢!!很全了,现在考得一般是“已经,完全的意思”但在文中还要靠自己的理解哦!既的古汉语意思jì①尽;完;终了。
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②后来;不久。
《左传?成公二年》:“~,卫人5261赏之以邑。”③已经,……以后。
《廉颇蔺相如4102列传》:“~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④全;都;皆。
《屈原列传》:“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⑤既然;既然是。
《归去来兮辞》:“~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季氏将伐颛臾》:“~来之,则1653安之。”
⑥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芙蕖》:“有风版~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到矣。”⑦通“即”,就;便。
《荆轲刺秦王》:“轲~取图奉之。””【既而】不久;过了不久。
【既且】已经过去。【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夕】古丧礼土葬前最后一次吊哭的晚上。这是古汉语字典上的权谢谢。
4.既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既jì(会意。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同本义[eatup]既,小食也。
——《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
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君既食。
——《礼记·玉藻》不拜既爵。——《义礼·乡饮酒礼》食尽。
指日全食或月全食[eclipse]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
杜预注:“既,尽也。”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
——汉·王充《论衡》完毕;完了[plete;end]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
注:“事毕也。”既者,尽也。
有继之辞也。——《谷梁传》既月。
——《虞书》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宣公十二年》薮泽肆既。
——《国语·周语》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庄子·应帝王》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
离下坎上。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5.既什么意思文言文既jì金文「既」指完成、完毕。
基本字义①已经:既已如此|既得利益|既往不咎。②既然,常跟“就、则”连用:既来之,则安之,既要干,就干好。
③跟“且,又,也,更”等配合,表示两方面同时存在:既勇敢又机智|既聪明又用功|既快且好|既要保增长,更要防风险。【既然】jìrán与“就、也、还”连用,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例句〗既然你答应了别人,就应该守信用。【既往不咎】jìwǎngbújiù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也作“不咎既往”。〖例句〗对犯过错误的人,只要他诚心悔改,我们都应既往不咎。
“即”和“既”的区别:“即”与“既”,音不同,“即”读jí,“既”读jì;形有异,“即”右从“耳刀”,“既”右从“无”;义也不一样。可是这两个词常见用错,有该用“既”的用了“即”,也有该用“即”的用了“既”。
例如:某厂出品的大豆酱包装袋上印着:“本产品有独特的酱香味,即可直接佐餐,又可在烹饪时作调味品,回味无穷。”此处把“既”错成了“即”。
“即”有多个义项:①作副词,就,便。表示动作发生之快或时间之早。
如“招之即来”,“有错即改”,“一触即发”。②作连词,即使,就是。
用于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让步,正句常有“也”与之呼应。如鲁迅《花边文学·倒提》:“鸡鸭这东西,无论如何,总不过送进厨房,做成大案而已,即使顺提也何补于归根结蒂的命运。”
此处的“即使顺提”即表示假设让步。“既”既可作副词,也可作连词。
作副词时,①作“已经”解。多用于固定格式。
如“既往不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②表示不止一个方面。
常用“又”、“也”、“且”等配合使用。例如:“森林既需要水分,又能保持水分。”
又如:“松树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某厂大豆酱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中的“即”之所以应改用“既”,即因为此处表示“不止一个方面”的意思,用“即”解释不通。
作连词时,表示“既然”的意思,用于推论因果复句的偏句,正句常有“则”、“就”等与之呼应。如:“既来之,则安之。”
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即使'与“既然”都是连词,但作用不同。
“即使”所表示假设的让步,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例如:“即使你当时在场,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
“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如:“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快改正。”
“即使”也可用“即便”,但不可用“既使”、“既便”。摘自《百度百科》‘既’字词条。
既的文言文意思有:
①走近;靠近;走向。《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到。《报刘一丈书》:“即明日,又不敢不来。”
③根据;以……为根据。《原毁》:“取其一不责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④就在;当。《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⑤就;便。《狱中杂记》:“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⑥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
⑦立即;马上。《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现代汉语释义
1、已经:~成事实。~得利益。~往不咎。
2、既然:~来之,则安之。~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3、完了;尽:食~。
4、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高且大。~聪明又用功。~要有周密的计划,也要有切实的措施。
上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课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